沈阳理工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安理工大学

[复制链接]

59

主题

73

帖子

3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7: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西理工”,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建于1949年5月1日,其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研设施。
学校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5.2万平方米。拥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名。(2015年官网数据)
  • 创办时间1949年5月1日所处城市中国 陕西 西安
    学校类型理工属  性省部共建|中西部100所|卓越计划
    主管部门陕西省人民政府学校官网www.xaut.edu.cn
  • 学校概况
  • 专业设置
  • 历年分数线
    目录
  • 1办学历史
  • ▪ 北平高专时期
  • ▪ 北京机械学院时期
  • ▪ 陕西工业大学时期
  • ▪ 陕西机械学院时期
  • ▪ 西安理工大学时期
  • 2办学条件
  • ▪ 院系设置
  • ▪ 学科建设
  • ▪ 师资力量
  • ▪ 教学建设
  • ▪ 学校荣誉
  • 3学术研究
  • ▪ 科研基地
  • ▪ 科研成果
  • ▪ 学术交流
  • ▪ 学术资源
  • 4文化传统
  • ▪ 校标
  • ▪ 校风校训
  • ▪ 校歌
  • 5学校领导
  • ▪ 现任领导
  • ▪ 历任校长
  • 6知名校友

    中文名
    西安理工大学
    英文名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
    西理工(XUT)
    创办时间
    1949年5月1日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
    属    性
    省部共建
    中西部100所
    卓越计划
    所属地区
    中国 陕西 西安
    现任校长
    李孝廉[1]
    知名校友
    斯泽夫,吴一坚,祁玉民
    主管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
    91个
    博士点
    41个
    博士后流动站
    8个
    校    训
    祖国、荣誉、责任
    主要院系
    水利水电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学院、印刷包装学院、自动化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5个
    学校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南路5号
    1办学历史北平高专时期1.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46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创建
    1950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北京重工业学校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图[2]
    1953年北京重工业学校更名为北京机器制造学校
    2.北京工业管理学校
    1937年北京市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创建(西安理工大学最早建校日)
    1950年北京市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北京市财经学校
    1955年北京市财经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管理学校
    3.北京工业干部学校
    1952年沈阳工业干部学校创建
    1954年沈阳工业干部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干部学校
    北京业余机械学院创建(合署)北京机械学院时期
    1958年,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北京工业干部学校合并升格为北京机械学院,隶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
    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中央决定将北京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1969年,根据林彪“第一号通令”,北京机械学院等13所“京校外迁”高校被迫迁出北京。北京机械学院迁至陕西。陕西工业大学时期
    1937年,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立。(西安理工大学最早建校日)
    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为西北工学院水利系。
    1956年,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水利系,北京动力学院,山东大学土木系、青岛工学院水利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合
    西理工大门并组建西安动力学院。
    1957年,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采矿纺织系并入交通大学(西安)。
    1958年,西北工学院化工系部分改建西安化工学院。
    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纺织系,西安化工学院部分合并升格为陕西工业大学。
    1961年,陕西科技大学(1960年创建)并入陕西工业大学。
    1962年,西安机械专科学校(1958年创建)并入陕西工业大学。
    陕西机械学院时期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还有一部分以印刷专业为主在北京黄庄成立了北京印刷学院。
    1970年,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参与合并组建西北轻工业学院(今西安工程大学)。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学。
    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水利系)并入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81年,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又返回并入陕西机械学院。
    1981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北京机械学院(北京遗留部分)定名为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隶属于机械工业部。1990年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后于2003年参与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时期1994年,陕西机械学院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1998年,划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2年,西安仪表工业学校并入(合署)西安理工大学。
    2006年,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独立本科院校)获教育部批准成立。
    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
    2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及独立学院高科学院,共设本科专业62个。[3]
    院系详情 
    二级学院
    系别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系、精密仪器工程系、工程图学系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
    印刷工程系、包装工程系、信息科学系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
    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系、水资源与农业工程系、市政工程系、水利水电自动化工程系、动力工程系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会与金融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与贸易系、公共管理系
    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
    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应用化学系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法律系、经济系、公共管理系、社会科学系、汉语言文学系、英语系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系、工程管理系、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系、工业设计系、环艺设计系、摄影系、动画设计系
    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人文与管理系
    国防生教育学院(海军)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教学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学科建设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建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覆盖全校大多数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1个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4]
    二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4]
    一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5]
    二级学科硕士点[5]
    序号
    学科门类及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及代码
    备 注
    1
    02经济学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
    02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3
    02经济学
    020204金融学
    4
    02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5
    03法学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
    03法学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7
    03法学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8
    03法学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9
    03法学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10
    03法学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11
    04教育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12
    05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3
    07理学
    070101基础数学
    14
    07理学
    070102计算数学
    15
    07理学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6
    07理学
    070104应用数学
    17
    07理学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18
    07理学
    070201理论物理
    19
    07理学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20
    07理学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21
    07理学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
    22
    07理学
    070205凝聚态物理
    23
    07理学
    070206声学
    24
    07理学
    070207光学
    25
    07理学
    070208无线电物理
    26
    08工学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7
    08工学
    080102固体力学
    28
    08工学
    080103流体力学
    29
    08工学
    080104工程力学
    30
    08工学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1
    08工学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32
    08工学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33
    08工学
    080204车辆工程
    34
    08工学
    0802Z1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
    目录外自主设置
    35
    08工学
    99J1 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
    目录外自主设置
    36
    08工学
    080300光学工程
    37
    08工学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38
    08工学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39
    08工学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40
    08工学
    080502材料学
    41
    08工学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42
    08工学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43
    08工学
    080801电机与电器
    44
    08工学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45
    08工学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46
    08工学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47
    08工学
    080901物理电子学
    48
    08工学
    080902电路与系统
    49
    08工学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50
    08工学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51
    08工学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52
    08工学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53
    08工学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54
    08工学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55
    08工学
    081103系统工程
    56
    08工学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7
    08工学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58
    08工学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59
    08工学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60
    08工学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61
    08工学
    081401岩土工程
    62
    08工学
    081402结构工程
    63
    08工学
    081403市政工程
    64
    08工学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65
    08工学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66
    08工学
    0814Z1建设工程管理
    目录外自主设置
    67
    08工学
    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68
    08工学
    0815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69
    08工学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70
    08工学
    081504水利水电工程
    71
    08工学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72
    08工学
    081701化学工程
    73
    08工学
    081702化学工艺
    74
    08工学
    081703生物化工
    75
    08工学
    081704应用化学
    76
    08工学
    081705工业催化
    77
    08工学
    082801农业机械化工程
    78
    08工学
    082802农业水土工程
    79
    08工学
    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80
    08工学
    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81
    08工学
    083001环境科学
    82
    08工学
    083002环境工程
    83
    08工学
    083201食品科学(包装工程)
    84
    08工学
    083500软件工程
    85
    09农学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86
    12管理学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87
    12管理学
    120201会计学
    88
    12管理学
    120202企业管理
    89
    12管理学
    120203旅游管理
    90
    12管理学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91
    13艺术学
    130500设计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6]
    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7]
    专业学位[8]
    工程硕士
    水利工程
    环境工程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
    材料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工程
    控制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工业工程
    软件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
    农业工程
    车辆工程
    工商管理硕士(MBA)
    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EMBA
    会计硕士
    审计硕士
    师资力量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39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675余名。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工程;1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称号;1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获得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入选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计划;2人入选省“三秦学者”计划;9人入选省“三五人才”工程; 12人入选省“百人计划”人才工程;15人获得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38人分别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9]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审批时间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黄强2007[10]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罗兴锜2008[11]
    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刘丁2009[12]
    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周孝德2010[13]
    教学建设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0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陕西省名牌专业,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58项;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5门省级精品课程。[3]
    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力学、自动控制理论 、刷工程导论、半导体集成电路高勇、印刷机原理与结构[14-18]
    省级精品课程:土力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体育、高等数学、工程测量学、机械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半导体集成电路、工程制图、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印刷机原理与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学物理实验、基础英语、生产与运作管理、包装材料学、国际金融实务(双语)、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软件体系结构、材料力学[19-23]
    学校荣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高校
    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3]
    3学术研究科研基地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3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技术推广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5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3]
    机构名称
    批准部门
    陕西省军民两用超快光电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陕西省水利机械及其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省国防科工局
    陕西省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省级实验室
    科技厅
    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教育厅
    陕西省网络计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教育部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装备集成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教育部
    陕西省电工材料与熔(浸)渗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陕西省晶体生长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厅
    晶体生长设备及系统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
    陕西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厅
    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科技部
    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教育部
    国家连铸连轧贝氏体铸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科技部
    晶体生长设备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陕西省机械制造装备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陕西省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科技厅
    截至2013年,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24]
    科研成果截至2013年,学校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377项,其中主持国家、省自然、社科基金项目293项,部委、省级及国防重大项目159项,国际合作项目28项,获得科研经费3.4亿元;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11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各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5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国家级奖17项、省部级奖300项。2001年学校科技处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2006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司命名为“‘十五’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2006年6月学校被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等五部门命名为“‘十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3]
    2013年,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验收通过67项,其中特色研究计划项目3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5项,学科联合项目3项,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1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项。在校基金的资助下,此次结题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4项,厅局级项目21项;申请专利31项,授权18项;发表论文111篇(其中SCI:15篇,EI:44篇,SSCI:2篇,CSSCI:27篇,CSCD:23篇)。[25]
    学术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1999年起,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联合培养中德双重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3
    学术资源
    2015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纸质文献188万余册,电子文献约329万余册,纸质中外文现刊23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业已形成集机械、电气与电子、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材料、水利水电、印刷包装以及管理学、法学、外语、艺术等社会科学诸专业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多种载体的文献保障体系,其中水利水电、印刷包装类文献独具特色。
    4文化传统校标校标释义
    内涵及寓意:
    一、图形由西安理工大学校名的英译
    西安理工大学校标[27]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个单词的字头“XUT”3个字母变形构成,蕴涵西安理工大学。
    二、标志的外形为一颗星环绕轨道运行,寓意西安理工大学将成为传承人类科技、文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一颗科教新星。
    三、标志的内形为春芽托珠,光耀夺目,形成阳光、雨露、生命的永恒主题。象征着莘莘学子在知识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该图形标志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感和内在的深刻寓意。[27]

    校风校训
    校风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具体内涵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勤奋: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具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求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治教。
    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新知。
    优良校风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上质量、上水平,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28]
    校训
    祖国 荣誉 责任
    具体内涵
    祖国: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奋发向上,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一切。
    荣誉:强烈的荣辱观、是非观,有为国家增光,为集体扬名,为个人争先的荣誉感。
    责任: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以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对人、对事极端负责的态度,努力学习,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祖国、荣誉、责任”是完善人格的三个基本支撑点,学校要以培养学生具有执着的爱国精神、强烈的荣辱观和高度的责任感为育人的基本准则,严格要求每个学生。[29]
    办学理念
    育人为本 知行统一[3]
    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3]
    校歌词作者系校党委副书记廉永杰,曲作者为校音乐教师屈斌和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陈大明。
    春华秋实:
    黄河滔滔,秦岭莽莽,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
    理工大学子济济一堂,祖国荣誉责任矢志不忘。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蔚然成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永扬。
    看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
    校歌《春华秋实》的歌词言简意赅,阐述了学校的地理位置(黄河滔滔,秦岭莽莽)、人文背景(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和学校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校训(祖国、荣誉、责任)、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以及莘莘学子的志向(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曲调既不失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全曲分为 A 、B 两段,A段旋律庄重自豪,意在烘托学校的育人环境;B段音域升高,生机勃勃,其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歌曲更具时代风格,体现了师生员工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作品气势宏伟、刚柔并重,是优美颂歌和明快进行曲的完美结合,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首肯。[30]
    5学校领导现任领导校党委书记:周孝德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孝廉[31]
    校党委副书记:刘凯
    校纪委书记:李建竹
    副校长:张淼丰、罗兴锜、李言、刘军、许云华
    总会计师:赵明扬 [32]
    历任校长郭良才(1958.9--1978),北京机械学院、陕西机械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魏士珍(1958.12--1961.2),北京机械学院院长
    王鲁南(1960.11第一届党委、1965.7第二届党委),陕西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田鸿宾(1960.7--1966.6),陕西工业大学校长
    王维琪(1961.8--1963.3),陕西工业大学代理党委书记
    范慕韩(1975.11--1978.6),陕西机械学院革委会主任
    高桂亭(1981.3--1982.10),陕西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许经源(1981.3--1985.7),陕西机械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沈福三(1983.5--1991.6),陕西机械学院院长
    王冲达(1985.7--1992.1),陕西机械学院党委书记
    楼秉哲(1991.6--1995.7),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院(校)长
    白珍实(1992.1--2002.10),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陈治明(1995.8--2004.9),西安理工大学校长[32]
    周孝德(2004.9~ 至今 ),西安理工大党委书记
    刘丁 (2004.9~ 2015.3),西安理工大校长
    李孝廉(2015.3~),西安理工大校长

    6知名校友姚穆: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32]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33]
    沈晋 :中国水文水资源领域著名专家(2011年10月20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
    斯泽夫: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34]
    吴一坚 :金花企业集团董事长,2013年胡润富豪榜陕西省首富。[35]
    祁玉民:华晨汽车集团(华晨宝马)董事长。
    张文若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局长兼党委副书记,地理学家,“3S”技术应用领域的先行者。[36]
    李勤: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37]
    姜力军:脑电波信息控制领域专家,IEEE高级会员,IEEE新加坡教育协会主席、国立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无线技术发展中心主任。[38]
    俞向前:天地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琪: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童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
    杨恒:Seattle Technology Inc.董事长、IDETCO亚洲地区执行总裁,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杨耕:清华大学教授、西安春日电气公司总经理
    王茜 :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
    李润源:北京京仪世纪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涿鹿京仪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刚: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小明:陕西理工学院副校长
    苏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职务
    李晓东: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张道宏: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高中印:榆林市常委副市长
    魏民洲:西安市委书记
    单舒平: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
    方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副市长
    陈建民: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
    张金旺:太原市副市长
    宋建忠:西安爱德华测量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许文海: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
    许文才: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前院长,
    易文飞:当当网副总裁
    王增发 :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勃兴: 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陕西诗词学会和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明月会长,曾任陕西省省长,省委书记
    李春光: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董会董事,海外华人资产管理协会主席。
    徐时清 :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院长、浙江省“十二五”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国际照明委 员会空间光谱辐射测量技术委员会委员。[39]
    应展望:曾任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总经理助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点击原文阅读更精彩的理工大为您展现
    添加微信订阅号apchy_1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4 03:29 , Processed in 1.8238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